香港M+艺术馆之旅
关于香港M+艺术馆的游览。
写在前面
前往香港M+艺术馆参观已经是2022年10月21日的事情了。其实一直想要写一篇关于它的博客记录一下我的一些游览感受,但是碍于各种事情,一直耽搁了,那么在2023年的第一天,我觉得我得把它写出来。
当时参观完这个艺术馆,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忽略我为了保护眼睛,把字体调的硕大,已经有很多朋友吐槽过我这件事了):
正如朋友圈所说,这是我目前参观过最有艺术张力的艺术馆。但是与此同时,也因为其对艺术丝毫没有束缚,也导致很多作品,我没办法通过我的博客去展示给大家。在场馆内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识牌:
那么本着,大家都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的原则,这些敏感内容,就由我一个人承担吧。(手动狗头
那么废话了一堆,如果你还在看,就跟着我的文字和一些记录,走进这个具备艺术张力的艺术馆——香港M+艺术馆。
艺术的共通和当下的艺术感知
整个艺术馆其实很大,首先从第一层参观,第一层布置了一个独立的展,主题是香港建筑的前世今生,同时掺杂了很多其他的内容。
最先看到的,是一些画作。
很多画作都是上面这样的风格,但是我记录了这一幅的原因是,它和荒木经惟的一些作品非常类似。比如我在此前去往伦敦专门参观荒木经惟展览时拍摄的一幅作品:
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但是在对于艺术的一些创作上,有一些共通之处。
其余的画作也围绕这个形式:
老实说,对于这一类画作,很难通过后续去叙说来解释,或者说把旁边对于画作的解读生硬地告诉大家其实挺没意思。我在现场看着解说,我也不太能把解说和画作联系起来,更别说看着我记录的照片再加上我的解说了。
所以对于这一类“高深莫测”的艺术作品,我觉得只能当你站在画作面前,站在这些或者精致或者巨幅画作前,你当下的感受才是最好的。正如我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看到达芬奇画的圣母画像时,当下的震撼,无法复制。
比如接下来这幅,真的是很大一幅画。
而当它悬挂在那里,我第一反应是好像一个案发现场。然后好像因为画的透视关系很优秀,我仿佛一下走进了这个我认为是案发现场的房子,脑海里开始创设一些有的没的的场景,我是拿着刀的凶手?不对,旁边是画布,有调色盘,我应该是拿着画笔,地上是血迹?还是我作画时的污渍。好像我脑补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画家杀手。
开头提到这是一个关于建筑的展览,又杂糅了很多内容,比如下面这个:
在地板中心放置了一整个房间,看布置应该是海上灯塔巡逻员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里面,好像那个在海上坚守了数十年的巡逻员坐在椅子上,眼睛看着窗户上时不时溅起一两水花,海风吹的窗户哐哐作响,夹杂着大海的声音,好像很吵,但是又好像此刻这个时间是安静的。
而我看着这个被放置在展览中心的一个房间,周围围着来来往往的看客,房间虽然是空的,但是好像那个巡逻员还在里面坐着,外面虽然不是大海,但是是人浪,我也是那人浪的一部分。我来了,我走了。他还在里面坐着。
随后展览终于触到了在入口处张贴的关乎“建筑”的主题。
展览相继展示了一些概念建筑的微观模型,和我在伦敦参观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展时,我的朋友以及她的同学们做的一些关于建筑的微观模型很像(写到这又发现,关于去伦敦参观朋友毕业展的博客还鸽着呢,真是一坑未填一坑又起)。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作品相当有意思:
整个作品不大,记录了香港的楼房,和那种港片里的场景很像。想到了此前有些形容香港房子密集且小为棺材房,这些就好像是棺材房。拥挤,陈旧,但是好像又浓缩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
艺术的内核
看完一楼来到二楼,到了整个展馆核心的也是最大的区域。按照方向,分成了四个大的展区(东南西北),但是内容上没有一个太固定的主题,大的四个场馆又分割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小区域可能有一些特定的主题。
虽然这里是整个艺术馆最为震撼,艺术张力最为膨胀的地方,但是如开头所讲,这里的艺术偏向于各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艺术变革时期的作品,充斥着暴力、政治和性。好像这些东西,处于能谈和不能谈之间,索性我只能不谈了。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89大展上当时被称为七宗罪的几位行为艺术家的作品,都在此陈列,同时还有一个展厅专门放置了一个大屏幕放映关于那几位艺术家的纪录片。
虽然可能不是敏感的话题,当年那次大展也称得上是新中国第一次最大规模最“自由”的艺术展览,但是我可能拿捏不好这个尺度,所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就好,大致还是都能找到相关的资料。我只能选择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作品做一些介绍了。
当然,不得不提,虽然很多海外艺术家会喜欢拿艺术抨击内地政治,但是对于教员,不管是我在苏格兰博物馆还是香港M+博物馆,遇见的关于教员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正面表达为主。历史的伟人,在任何地方,都足以称为伟人。
首先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反战主题的作品,名字就叫做纸上谈兵。作品占据了一整个房间,然后观看者需要排队,每次进入十人,围着作品走一圈就算观赏完毕。大致也就是一些记录着战争报道的报纸,加上一些玩具军队之类的。
有时候看多了那种深奥,难以捉摸的艺术作品后,看看这种直抒胸臆的作品,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永远捉摸不透的神秘感和开门见山的热情,我们都需要。何况这还是一个反战主题,多好。
接下来这个作品,就不得不说,真的很绝妙。
作品就是一些陶瓷罐摆放在地板上,然后其中有些涂白了,有些没有,有些的白漆已经脱落,基本就和我照片上差不多。
而对于这个作品,我怕自己解释不清楚,所以直接把旁边的解说也记录了下来。
我也就不补充什么了,整个展馆有很多这样绝妙的作品。
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作品名叫《卷轴》。作品就是一幅卷轴,上面是用红色液体作的画。看了解说才知道,这是一位女性艺术家用自己的经血在卷轴上作画,以此呼吁拒绝月经羞耻。
而这个作品结合上观看者的反应,可以说才算完成整个艺术表达。我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大家基本都是跟我一样,先被画作吸引,然后去看解说,所以大家一开始都不知道这是经血,于是有一些人看完解说后,饶有兴致拍照记录,或者返回去不是观赏而是感受这幅画作,而有一些人看完解说后顿时眉心皱作一团,一脸厌恶地逃离这个半分钟前还看的津津有味的作品。
然后,在一个入口处有标识牌的房间里,我记录了这样一幅作品。
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幅作品和我此前在成都观看过的一个展览很像。我为此还有一篇博客,写了当时偶然去往这个大尺度展览时,我无所适从的故事。而这幅作品又一次把我拉回到之前无所适从的那个状态。我也不知道这些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我也没有看解说,只是从视觉上,给我感受可能就是像《发条橙》里,把我绑在椅子上,拉开眼皮不断看黄片来做戒断治疗一样,让我有些“眼花缭乱”。
而后是一个,拥有独立展厅的作品,叫做《被钉十字架的电视机—天堂也不听的祷告》。
作品就是这个样子:
一个电子屏幕,摆成十字架的样式悬在空中,上面播放着诸如“欧耶”、“太好了”、“棒极了”的字样。房间其他部分都是水泥墙。底下放着和教堂里一样的椅子。
我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觉得有趣,再深层次的东西,我也形容不出来了(简单说就是震撼有趣但是没看懂)。
此外,因为作品实在太多,我也无法一一记录,而且据艺术馆的通知,展馆内容和主题还会改变,所以可能下一次去,或者其他人去看到的内容和我这次去都不一样,所以只能说,把我记录的一部分东西,展示一下。
比如这个有趣的作品:
这些什么行规啊,禁忌啊之类的,其实挺有趣的,不单单是做事,也教做人。我还挺喜欢这些东西,之前看《鬼吹灯》,进墓点烛,烛灭人退,此曰鬼吹灯,也有鸡鸣犬吠不摸金的规矩。甚是有趣。
同时,艺术馆内,除去大多数我不认识的艺术家作品外,也有大家可能熟悉的艺术家的作品,比如小野洋子的作品:
然后在观赏之余,看见有花,又忍不住拍了花:
原谅我忘记了这个花是什么作品里的。当时只顾着拍花了。
写在后面
整个艺术感不管是从建筑设计上,还是内容作品上,都非常高级。整体建筑风格大致是这样:
水泥外墙,棱角分明,简约但是充满设计。
这是我正站在电动扶梯上时,看到窗外阳光在建筑的遮挡下形成了有趣的形状,于是想拍一张,奈何扶梯在动,慌忙间,拍的乱七八糟。
同时也得感谢路人小姐姐,在我抓拍之余,没有把我当变态报警抓起来。于是我得到了两张看展的人们的照片:
然后,借着在展馆里,一个大家自由书写愿望的区域,里面我记录一幅好像是小朋友许下的愿望的画作,也算是在2023年的开头,把格局打开:
也用另外一幅作品,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怀揣希望:
虽然没人知道2023会怎么样,但是在新这一年的开头,总归要有希望。
最后,也希望自己在2023能够一切顺利,继续成长,继续进步。
谨以此,记录我在香港停留的二十多天,以及这个有趣的艺术馆。
(BTW,其实关于香港还有一个香港艺术馆和几个展览没写,虽然比起M+艺术馆,它们显得比较平常,但是好歹也是我这次在香港溜达过的地方,不知道会拖更到几时,就把它们也算进在“谨以此”之内吧!)
元旦快乐!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